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皮膚性病科醫(yī)學進展 > 艾灸溫通血海、曲池治療皮膚病

艾灸溫通血海、曲池治療皮膚病

2012-07-05 17:02 閱讀:14640 來源:劉紅,楊賢海,張國勝  責任編輯:潘樂樂
[導讀] 曲池、血海作為一組對穴,在皮膚病的治療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曲池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陽明經多氣多血,具有較強的活血和通調大腸腑氣的作用,而肺與大腸相表里,大腸腑氣一通,則肺的生理功能自然恢復正常。血海屬于足太陰脾經穴,具有活血理脾的作用

    曲池、血海作為一組對穴,在皮膚病的治療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曲池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陽明經多氣多血,具有較強的活血和通調大腸腑氣的作用,而肺與大腸相表里,大腸腑氣一通,則肺的生理功能自然恢復正常。血海屬于足太陰脾經穴,具有活血理脾的作用,而脾土生肺金,脾旺則肺氣足,皮膚健康?,F舉筆者在愛爾蘭經治的4個艾灸溫通血海、曲池治療皮膚病案例,與同道共享,并請多加指正。

    1.蕁麻疹

    艾灸溫通血海、曲池治療皮膚病案例1:患者,女,24歲,愛爾蘭人,大學生,2008年4月16日就診。因周身大片風團樣紅疹,劇烈瘙癢1周,曾于某醫(yī)院治療2周(藥物不詳)未效。刻診:全身紅白疹,以腹部、背部、大腿內外側、手臂內外側為主,瘙癢遇風寒更甚,夜不能寐,伴有腹瀉,每日3次左右,食欲無影響,精神欠佳。自述2年前曾有類似發(fā)作,經抗過敏治療而愈,本次無明顯誘因而發(fā),發(fā)作時正好月經來潮,經期比以往延長1周,且經行不暢,舌淡紅,苔薄白,脈緩而細。西醫(yī)診斷:蕁麻疹。中醫(yī)辨證屬脾肺氣虛,衛(wèi)表不固,虛邪賊風乘虛而入,擾亂氣血,發(fā)于肌表。遂取(雙側)血海、曲池快速針刺,得氣后,不留針,然后在左曲池和右血海處以艾條尋找熱敏點同時施灸,約20min后,患者覺一股熱流順經絡沿大腿內側直傳導腹部,20min后消失。遂改取右曲池和左血海施灸25min。后未再復發(fā)。

    按:蕁麻疹屬中醫(yī)“赤白游風”范疇。中醫(yī)辨證常規(guī)分風寒、風熱、胃腸實熱及氣血兩虛。本案患者氣血不足在先,復感外邪而成虛實夾雜之證。艾條溫通曲池,祛除外邪,溫通血海,則補血活血,血行風熄而癢止。

    2.皮膚瘙癢癥

    艾灸溫通血海、曲池治療皮膚病案例2:患者,男,47歲,愛爾蘭人,部門經理,2008年3月17日就診。全身皮膚瘙癢時發(fā)時愈半年,在某醫(yī)院診斷為皮膚瘙癢癥,治療(藥物不詳)無效。刻診:全身皮膚瘙癢,夜間為重,情緒不好時加重,睡眠不安,白天精神欠佳,舌質黯紅,苔薄黃,脈弦細澀。查體:面色晦黯,皮膚較干燥,全身胸部、背部、腹部滿布抓痕,有些搔抓重的地方還有血痂。中醫(yī)辨證為血虛血瘀。針灸處方:?。p側)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陰交、行間,給予針刺治療,每周2次。

    4月1日復診:患者感覺瘙癢減輕不明顯,遂在原針刺基礎上,給予艾條灸血海、曲池,施灸時,左右交替配穴,患者熱傳導不明顯,遂固定施灸25min后停止治療。3d后復診時,患者瘙癢明顯減輕,遂按該方案維持治療至5月17日結束。9月13日回訪,一切正常。

    按:皮膚瘙癢癥發(fā)作無明顯誘因,屬中醫(yī)“血風瘡”范疇,臨床辨證不外寒、熱、濕、瘀、虛。本案患者久病,時發(fā)時愈,結合脈癥,辨證屬血虛血瘀毋庸置疑。故治療運用溫通的艾條熱敏灸,可收活血通絡之效。

    3.脫發(fā)

    艾灸溫通血海、曲池治療皮膚病案例3:患者,男,39歲,愛爾蘭人,陸軍教官,2008年5月23日就診。因頭發(fā)逐漸稀少半年,伴緊張、焦慮,睡眠欠佳,大便時干時稀,精神萎靡不振。曾予足三里、太沖、三陰交、曲池、合谷、外關及局部阿是穴針刺治療,每周1次,但療效不佳。查體:頭發(fā)稀少,前發(fā)跡明顯上移,寬度大約3cm,不見頭發(fā)生長,發(fā)質較干燥,舌質紅,苔薄白,脈弦細。筆者在前方中加血海,并給予血海、曲池施灸,以出現熱傳導后灸至傳導消失為度,每周改為2次治療,4周后,患者前額發(fā)跡處開始有新發(fā)生長,其生長速度也明顯加快,堅持治療到9月15日結束?,F患者頭發(fā)生長正常,緊張焦慮感消失,睡眠佳,精神好。

    按:發(fā)為血之余,氣血不足,則發(fā)無以生長,血海為血之海,可以調補氣血,為補血之要穴。艾條溫通,則作用更加明顯。

    4.濕疹

    艾灸溫通血海、曲池治療皮膚病案例4:患者,男,52歲,愛爾蘭人,公交司機,2008年3月29日就診。兩手虎口區(qū)、雙膝關節(jié)下的脛骨內側區(qū)域慢性濕疹3年,患處皮損色黯,浸潤肥厚,瘙癢抓痕結痂,脫屑、皸裂,伴頭昏,腰酸肢軟,舌淡,苔薄,脈細。中醫(yī)辨證為血虛風燥。取穴:雙側血海、三陰交、足三里、合谷、曲池。針刺后直接在曲池和血海加艾條灸療,約5min時,患者明顯感覺灸處和患處發(fā)癢,繼續(xù)施灸,大約在20min左右,瘙癢明顯減輕,治療結束后,瘙癢消失。每周治療2次,5月19日行最后1次治療時,患者的皮損基本康復,肢軟乏力、頭昏等都有改善。8月30日因腰痛前來治療時,皮損已經完全消失。

    按:慢性濕疹是皮膚科難治性疾病,但運用辨證治療,方法運用恰當,還是有一定療效。據本案患者臨床表現,辨證以血虛為本,故采用養(yǎng)血補血之血海、三陰交、足三里;血虛日久則生風,虛風為標,曲池、合谷善除內外之風。上述諸穴相配,具有養(yǎng)血潤燥、祛風止癢的功效。

    5.艾灸溫通血海、曲池治療皮膚病體會

    皮膚病是愛爾蘭人常見多發(fā)的難治性疾病,西醫(yī)治療大多無效,部分患者選擇中醫(yī)治療,雖未能盡愈諸病,但辨證施治仍然具有一定療效,尤其同時采用艾灸溫通血海、曲池(宜左曲池配右血?;蛴仪嘏渥笱#┐_可以增強療效。筆者臨證體會,愛爾蘭人比中國人對針灸治療敏感許多,有時候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