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消化內科醫(yī)學進展 > 上消化道出血診療中的熱點問題
2012年3月,《中華消化雜志》邀請了國內消化領域的部分專家共聚上海,探討了上消化道出血診療中的熱點問題、質子泵抑制劑( proton pump inhibitor,PPI)的藥理特性及最佳治療方案,現(xiàn)將主要內容報道如下。
一、關于2012年《潰瘍出血患者處理指南》的討論
2012年2月7日,美國胃腸病學會( American Collegeof Gastroenterology,ACG)頒布了《潰瘍出血患者處理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該《指南》就一些臨床實際問題進行了論述,提供了遞進式( step-wise)的推薦意見,具有較高的臨床指導價值。《指南》要點如下。
1.初始評估與危險分層:①輸血目標應使患者Hb≥70 g/L,對于臨床證據(jù)顯示血管內容量不足或有共存疾病(如冠狀動脈性心臟?。┑幕颊?,其Hb的目標值應更高(有條件者推薦)。②應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立即評估血流動力學狀態(tài),并按需啟用復蘇措施(強烈推薦)。③以下患者可考慮直接從急診室出院:尿素氮<6.5 mmol/L、Hb男性≥130 g/ L (女性≥120 g/ L)、收縮壓≥110 mm Hg(l mm Hg=0.133 kPa)、脈率<100次/min,無黑便、暈厥、心力衰竭和肝病等表現(xiàn)或共存疾病,這些患者需要干預治療的可能性<1%(有條件推薦)。
2.內鏡檢查前藥物治療:①內鏡檢查前30 min可考慮靜脈輸注紅霉素250 mg,以提高診斷率,減少內鏡復查,但紅霉素并不能改善臨床轉歸(有條件推薦)。②內鏡檢查前靜脈使用PPI(如靜脈推注80 mg后進行8 mg/h輸注)可降低內鏡檢查時高?;颊叱鲅飨蠛徒邮軆如R治療患者的比例,但不能改善臨床轉歸,如進一步出血、外科手術或死亡(有條件推薦)。
3.洗胃:上消化道出血(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患者不需要為了診斷、預后判斷、顯示病灶或治療的目的而經(jīng)鼻胃管或口進行洗胃(有條件推薦)。
4.臨床檢查:有較高危臨床特征(如住院期間有心動過速、低血壓、血性嘔吐物或血性鼻胃吸出物)的患者,在入院12 h內接受內鏡檢查,有可能改善臨床轉歸(有條件推薦)。
5.內鏡治療:①潰瘍基底清潔或有扁平黑斑的患者不必接受內鏡治療(強烈推薦)。②有噴射性出血、活動性滲血以及可見裸露血管者應接受內鏡治療(強烈推薦)。③不應單獨使用腎上腺素注射治療。如果使用,應與另一種止血療法聯(lián)用(強烈推薦)。④建議用雙極電凝或熱探頭進行熱凝固療法或注射組織硬化劑(如無水乙醇)止血。上述止血方法可減少進一步出血、對手術的需求以及降低病死率(強烈推薦)。
6.內鏡檢查后的藥物治療:①有活動性出血、裸露血管或黏附血凝塊的患者在內鏡下治療成功后,應給予靜脈PPI治療,建議首劑大劑量靜脈推注80 mg后,8 mg/h連續(xù)輸注72 h(強烈推薦)。②有扁平黑斑或清潔基底的潰瘍患者可接受標準PPI療法,如每日1次口服PPI(強烈推薦)。
7.復查內鏡:①內鏡止血24 h內不推薦常規(guī)行內鏡復查(有條件推薦)。②如果在行2次內鏡治療后患者發(fā)生再出血,建議使用手術或介入治療(有條件推薦)。③應對有復發(fā)性出血臨床證據(jù)的患者進行再次內鏡檢查,并應對有較高出血危險的病灶進行內鏡止血治療(強烈推薦)。
8.住院治療:內鏡檢查顯示潰瘍呈清潔基底者,若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Hb水平穩(wěn)定,無其他醫(yī)學問題,且家中有其他成年人照顧,可考慮出院并進普通膳食(強烈推薦)。
9.潰瘍再出血的長期預防:①Hp相關的出血性潰瘍患者應接受Hp根除治療。在證實Hp根除后,不需要抗酸維持治療,除非患者還需要非甾體類抗炎藥(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或抗血栓藥治療(強烈推薦)。②有NSAID相關性潰瘍出血的患者,應接受認真評估以確定是否需要繼續(xù)使用NSAID。如果可能,應盡量避免再次使用NSAID。對于必須再次使用NSAID者,建議使用最小有效劑量的選擇性環(huán)氧合酶-2抑制劑并加每日1次PPI(強烈推薦)。③對小劑量阿司匹林相關性潰瘍出血的患者,應評估使用阿司匹林的必要性。如果是二級預防(即有明確的心血管疾病),大多數(shù)患者應在出血停止后盡快恢復使用阿司匹林,最好是1~3 d內,最長不超過7d。同時應給予長期的每日PPI治療。
該《指南》的循證醫(yī)學基礎是西方人群,是否適合亞裔人群還有待進一步臨床實踐的證實。
二、國內外指南與共識對UGIB臨床診療的啟示
1.內鏡檢查前處理:內鏡檢查前予PPI治療可降低出血病灶的級別,減少需內鏡干預患者的比例。內鏡檢查前使用大劑量PPI還可縮短住院時間,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無法進行24 h內的急診內鏡檢查時,應給予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bleeding,NVUGIB)患者PPI治療。
2.內鏡檢查后的藥物治療:內鏡止血是治療UGIB的首選,藥物治療對進一步提高內鏡治療的療效,降低再出血風險,減少輸血量,避免無謂的干預措施和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用于治療NVUGIB的藥物包括PPI、H2受體拮抗劑、生長抑素及其類似物等¨3。急性潰瘍出血患者不推薦使用H2受體拮抗劑、生長抑素及其類似物。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 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患者不推薦將止血藥物作為治療的一線藥物。對于潰瘍出血后具有高危再出血風險的患者,其PPI推薦劑量為首劑80 mg,隨后8 mg/h維持靜脈滴注72 h,低危患者給予大劑量PPI口服。如大劑量PPI治療72 h后發(fā)生再出血,可采用大劑量持續(xù)治療。目前PPI大劑量使用的循證證據(jù)主要為國外人群,是否適用于國內患者,還需要臨床進一步證實。
另外,長期行NSAID治療或伴有NSAID相關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評估其胃腸道和心血管風險。選擇性環(huán)氧合酶-2抑制劑和NSAID聯(lián)合PPI是目前最好的上消化道保護措施。
三、PPI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評價
1.PPI的臨床療效評價:常用的PPI針劑有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等。與安慰劑相比,內鏡檢查前給予奧美拉唑(80 mg+8 mg/h)持續(xù)72 h,30 d后觀察發(fā)現(xiàn),可有效減少活動性潰瘍出血患者的比例(14. 7%比6.4%,P-0.010),并縮短住院時間(P=0.005)和促進潰瘍愈合(P=0.001),成本效果比更低。埃索美拉唑的臨床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結果,與安慰劑相比,埃索美拉唑(80 mg+8 mg/h)治療71.5 h,可有效減少患者再出血發(fā)生率(5. 9%比10. 3%),明顯降低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的病死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41.9%比39. 2%)。蘭索拉唑大劑量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報道較少。
泮托拉唑是美國FDA第一個被批準的注射用PPI,泮托拉唑80 mg靜脈推注后繼以連續(xù)輸注的給藥方案可維持全天84%的時間胃內pH> 6。與安慰劑相比,泮托拉唑(80 mg+8 mg/h)治療3d,有效減少再出血發(fā)生率(19. 8%比7.8%,P=0.010)、輸血需求(2例比1例,P=0.003)和住院時間(7.7 d比5.6 d,P<0. 01)。與雷尼替丁相比,泮托拉唑(80 mg+8 mg/h)治療3d,可減少動脈噴射性潰瘍出血的發(fā)生率(33. 9%比13. 9%,P=0. 010)和胃潰瘍出血的發(fā)生率(14. 3%比6.7%,P=0.006)。泮托拉唑在預防再出血(5%比17%,P=0. 046)和內鏡痕快速消失方面優(yōu)于生長抑素。大量研究表明,泮托拉唑大劑量(80 mg+8 mg/h)可顯著改善患者預后。
2.PPI的安全性評價:藥物的安全性是值得關注的另一重要問題。近年來,PPI與氯吡格雷之間的藥物相互作用受到廣泛關注。體外實驗提示,PPI增加血小板的聚集力,有可能增加口服氯吡格雷患者的心臟病風險,但臨床研究結果并不一致,所以PPI增加心臟病風險的作用至今尚無定論,但在臨床應用中應予以關注,盡量避免可能發(fā)生的潛在風險。泮托拉唑具有獨特的代謝途徑,較少抑制細胞色素氧化酶P4502C19,可避免藥物間的相互作用。與奧美拉唑及其他PPI相比,理論上泮托拉唑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的概率較小,對其適用人群可能更安全。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常見的胃腸道障礙,以腹痛或腹部不適為特征,伴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