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婦產科醫(yī)學進展 > 產后出血應做哪些檢查診斷
產后出血為產婦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國目前居首位。產婦一旦發(fā)生產后出血,預后嚴重,休克較重持續(xù)時間較長者,即使獲救,仍有可能發(fā)生嚴重的結發(fā)性垂體前葉功能減退后遺癥,故應特別重視做好防止工作。如果發(fā)生產后出血并發(fā)癥,應當進行哪些檢查呢?
一、血象
1、紅細胞:急性失血后紅細胞的改變因時間而異。在出血早期,紅細胞隨同血漿按比例流出血管外,血容量雖然急劇減少,而單位體積內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濃度并不下降;甚至由于血管的反射性收縮,血液重新分配和臟器內滯留的濃縮血液進入循環(huán)血液內等因素,使血細胞比容及血紅蛋白反可稍見增多。所以在急性失血的最初數小時內,測定血紅蛋白量和血細胞比容是不能用來估計失血量的,該時應依靠癥狀和體征來估計失血量。急性失血后2~3天,血容量的恢復是借助于血漿容量的擴增,凡仰臥休息的患者在最初24h內主要借助于動員體液和電解質從血管外進入血管內,凡活動的患者血漿的擴容十分緩慢,主要借助于動員血管外清蛋白進入血管內。由于血液稀釋,血細胞比容和血紅蛋白濃度才逐漸下降,這種變化在出血后的2~3天最為顯著,貧血是正常細胞和正常色素性。外周血液內的網織紅細胞數在急性失血后3~5天內開始升高,增高的多少與出血量成一定比例,6~11天達最高峰,一般可達5%~10%,不會超過14%。網織紅細胞升高的初期是反應**作用使骨髓內網織紅細胞過早地釋放至周圍血液,后期是反應骨髓代償性增生,新生的紅細胞釋放入血。紅細胞形態(tài)起初大多正常,但當網織紅細胞增多時,可見多染性紅細胞及大紅細胞增多,并使MCV一過性升高。如果在此時進行檢查可誤診為溶血性貧血,但急性失血性貧血除非出血發(fā)生在體腔或組織間隙時,不見血清膽紅素升高。嚴重失血引起休克或組織缺氧者,周圍血涂片還可出現少量有核紅細胞。上述外周血中紅細胞增生象,多在10~15天內消失,否則提示出血仍在繼續(xù)。
2、白細胞:急性失血后2~5h內白細胞迅速增加,可達(10~20)×109/L,最高可達35×109/L。白細胞增多的機制部分是由于腎上腺素作用使粒細胞從邊池進入循環(huán)池,同時由骨髓中貯備池釋放入血所致。分類計數顯示增加的白細胞主要是中性粒細胞,并可見核左移現象。出血嚴重者可出現中性晚幼粒,甚至中性中幼粒細胞。白細胞數多數在3~5天后恢復正常,持續(xù)的白細胞增多,常表示出血未止或有其他并發(fā)癥的存在。
3、血小板:在出血時或出血后的短時間內,血小板數、凝血時間和血漿纖維蛋白原可暫時性低下,出血停止后15min左右即恢復正常。其后血小板數迅速上升,1~2h內血小板數即可達500×109/L,甚至1000×109/L。如果發(fā)生嚴重休克則可出現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血小板增多一般也在出血停止后3~5天內逐漸恢復正常。
二、骨髓象急性失血后第2天,骨髓即可呈增生象,5天后幼紅細胞增生達高峰,粒紅比例可呈1∶1或粒紅比例倒置,幼紅細胞形態(tài)正常,以中幼紅細胞居多數。在出血停止后10~14天,幼紅細胞增生象基本消失。鐵染色顯示骨髓中細胞外鐵大多消失,鐵粒幼細胞明顯減少或消失。上述儲存鐵不足表現常在急性失血性貧血后期出現。
三、其他如急性失血系內出血,血液進入體腔、囊腫內和組織間隙,常因紅細胞破壞,出現游離膽紅素升高,血清乳酸脫氫酶升高,珠蛋白降低,加上網織紅細胞增多,酷似溶血性貧血。急性胃腸道失血,血中尿素氮可以升高,這可能系腎血流量減少或因大量血液蛋白在消化道中消化吸收所致。
根據病情,臨床表現選擇做心電圖及超聲檢查。
產后出血發(fā)生時,會伴隨出現產道出血急量多,或持續(xù)小量出血等現象,重者可發(fā)生休克。大家一定要注意檢查,及時預防。
補血益母顆粒在臨床應用中未見不良反應,是治療氣血兩虛兼血瘀型產后腹痛的一種...[詳細]
目的觀察補血益母顆粒治療功血的療效及副作用。方法 本研究將來自臨床的86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