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病歷討論 > 神經病理性疼痛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表面鐵沉積1例

神經病理性疼痛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表面鐵沉積1例

2013-01-30 10:32 閱讀:3222 來源:愛愛醫(yī) 作者:丁* 責任編輯:丁磊
[導讀] 中樞神經系統(tǒng)表面含鐵血黃素沉積癥(superficial sideros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SS)是一種因慢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引起的罕見病。

    病例摘要:

    患者女,61歲。因行走不穩(wěn)、下肢疼痛、聽力下降4年入院?;颊?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雙耳高調耳鳴,進而出現聽力下降,且逐漸加重,近半年來聽力基本喪失,并且出現走路不穩(wěn),雙上肢震顫。伴有雙髂前區(qū)疼痛,逐漸向下肢發(fā)展,導致不敢伸髖及膝。以上癥狀逐漸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并出現雙眼視物模糊。

    體檢:神志清楚,語言含糊, 視力下降,無眼震, 雙耳聾,四肢肌力V級,雙側跟膝脛試驗(+),指鼻輪替尚可, 腱反射亢進,雙側病理征(+)。深淺感覺未見異常。

    頭顱及全脊髓MRI平掃:顯示中腦、橋腦、小腦蚓部表面及腦溝內,雙外側裂、額葉底面以及脊髓表面均可見條帶形短T2信號環(huán)繞。

    圖1頭顱MRI可見腦橋周圍及小腦蚓部短T2信號

    圖2頭顱MRI矢狀位上可見腦干、小腦表面短T2信號

    肌電圖:所測神經傳導速度、F波、H反射、觸熱痛覺誘發(fā)電位均未見異常,雙側聽覺誘發(fā)電位、視覺誘發(fā)電位異常。

    診斷:中樞神經系統(tǒng)表面鐵沉積。

    治療:中樞神經系統(tǒng)表面含鐵血黃素沉積癥的治療僅限于手術去除出血灶。本例患者未同意手術治療,故根據患者疼痛的特點給予對癥治療,ID pain評分:3分,數字評價量表(NRS)評分:5分,可診斷為神經病理性疼痛,給予加巴噴丁常規(guī)劑量治療,7 d后疼痛減輕,此時NRS評分:3分。

    臨床經驗:中樞神經系統(tǒng)表面含鐵血黃素沉積癥(superficial sideros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SS)是一種因慢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引起的罕見病。腦部MRI可以于T2像顯示中樞神經系統(tǒng)結構表面因含鐵血黃素沉積形成的邊緣低信號帶,這也使得患者的生前診斷成為可能。小腦葉、小腦上蚓部、額葉底部、中顳葉、第Ⅰ、Ⅱ、Ⅴ、Ⅷ、Ⅹ顱神經(尤其是第Ⅷ顱神經)、脊髓、脊神經根最易受累。含鐵血黃素沉積的部位取決于該部位是否臨近腦脊液、暴露于腦脊液的多少和腦脊液容量。而小神經膠質細胞對于產生脫鐵鐵蛋白是必需的,因此,由于第Ⅷ顱神經出腦干通過橋腦池,加之由膠質細胞形成髓鞘,故最容易受累。中樞神經系統(tǒng)表面含鐵血黃素沉積癥的主要臨床表現是進行性感音性耳聾、小腦性共濟失調。其他臨床表現包括脊髓病的表現、多發(fā)性神經根病的表現、嗅覺喪失、癡呆。中樞神經系統(tǒng)表面含鐵血黃素沉積癥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是找到并切除出血灶。

    SS臨床表現主要為感音性聽力減退,進行性小腦性共濟失調和錐體束癥等,然而還有一系列進行性的和非特異性的癥狀例如頭痛、喪失嗅覺、后背疼痛和帕金森綜合征等出現。本例患者的特殊之處在于雙下肢疼痛嚴重,相關評分及加巴噴丁治療效果良好均支持神經病理性疼痛診斷。

    疼痛的病因分析考慮如下:(1)可能與馬尾神經近端損害有關:馬尾神經在椎管內暴露于腦脊液中僅有l(wèi)-2 mm,本患者下肢遠端傳導速度正常,不能反應馬尾神經近端病變,而誘發(fā)電位正常,可能與馬尾神經近端病變長度太小有關。(2)可能與疼痛的傳導通路受累有關:疼痛的傳導通路除了脊髓丘腦束,還包括突觸后背柱纖維束、脊髓頸束、脊髓網狀束、脊髓中腦束,而這些傳導束的一些纖維投射于腦干的一些核團,可能因含鐵血黃素沉積受到影響。(3)疼痛還可能與含鐵血黃素沉積在神經根上,引起一系列炎癥反應有關。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