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神經內科醫(yī)學進展 > 最新發(fā)布:腦小血管病診治中國專家共識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和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的高發(fā),腦小血管?。╟erebralsmallvesseldiseases,CSVD)日益增多。同時,隨著神經影像學技術的普及和廣泛應用,大量的CSVD被識別和發(fā)現。雖然,近年來國內外對CSVD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和影像學特點、診斷及治療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步,但規(guī)范化的診斷標準還缺乏,高級別的臨床研究證據亦不多,使得日常醫(yī)療實踐中對CSVD的診斷和治療水平不高,不規(guī)范的診斷和治療比比皆是,甚至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疾病的社會和經濟負擔。
為此,《中華內科雜志》編委會組織國內部分神經科、影像科專家編寫了《腦小血管病診治專家共識》,對CSVD的定義和概念、流行病學、病理和發(fā)病機制、臨床和影像學表現及防止予以介紹,以期提高相關專業(yè)領域醫(yī)務人員對CSVD的認識和診治水平。
概述
腦小血管指腦的小的穿支動脈和小動脈(直徑40~200μm)、毛細血管及小靜脈,它們構成了腦組織血供的基本單位,對腦功能的維持起著重要作用。CSVD泛指上述小血管的各種病變所導致的臨床、認知、影像學及病理表現的綜合征。由于病理學資料難以獲得,習慣上多指小的穿支動脈和小動脈病變所導致的臨床和影像學表現。
CSVD主要以卒中(深部小梗死、腦出血)、認知和情感障礙及總體功能下降為突出的臨床表現,影像學上則突出表現為腔隙性梗死(lacunarinfarction,LI)、腔隙(lacune)、腦白質病變(whitematterlesion,WML)、血管周圍間隙擴大及腦微出血(cerebralmicrobleeds,CMB)等。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演變,臨床、影像學或病理學研究對LI有著不同的概念和定義,比較混亂,應注意區(qū)分:
(1)腔隙源于病理學描述,原指腦內小的空腔,不含病因學意義,以后則被推測由小動脈閉塞所致。影像學所見的腔隙,是指直徑3~15mm的囊性病灶,多數是由梗死病灶演變而來。影像學的LI指直徑3~20mm的磁共振(MRI)彌散加權成像上為高信號的病灶。
(2)影像學所見的LI或腔隙均可伴隨或不伴隨有相關的臨床表現,后者亦被稱為“靜息性”。多數腔隙病灶為“靜息性”。
(3)腔隙綜合征(lacunarsyndrome)是癥狀學概念,指與皮質下或腦干的小的病變相關的特定癥狀和體征。若其與相應部位的LI相關,則稱為腔隙性缺血性卒中(lacunarischemicstroke)。
(4)因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與影像學所見有相當的不一致,故有研究者提出為避免腔隙性梗死概念中所含的病因推測(小血管病性),建議用“深部小梗死”、“皮質下小梗死”等無病因推測的描述性術語,值得借鑒。
雖然遺傳性及免疫性CSVD也很重要,但本共識著重討論常見的散發(fā)性CSVD相關內容。
腦小血管病的臨床表現
卒中
CSVD的急性神經功能損害表現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LI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腔隙綜合征,包括純運動性偏癱、純感覺性卒中、感覺運動性卒中、共濟失調性輕偏癱及構音障礙手笨拙綜合征等。但腔隙綜合征并非與病損類型及部位一致,也不能提示發(fā)病機制,需要與其他病因導致的梗死相鑒別。CSVD導致者易伴隨多發(fā)腔隙和較重的WML,而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者多為單個較大病灶且不伴明顯的WML。與大的腦梗死及皮質腦梗死相比,LI的神經功能缺損相對較輕,預后較好。多個研究顯示腔隙、WML及CMB均會增加缺血性卒中及出血性卒中的風險。
認知和情感表現
CSVD患者表現有慢性或隱匿進展的認知、人格、情感及行為障礙。CSVD是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的主要原因,不僅導致未達癡呆嚴重程度的血管性輕度認知障礙(vascularmildcognitiveimpairment,VaMCI),也可占血管性癡呆(vasculardementia,VaD)的36%~67%。注意和執(zhí)行功能障礙是其主要的認知損害特征,符合典型的皮質下損害表現,而記憶功能受累相對較輕且再認功能相對保留。研究顯示,基線嚴重及快速進展的WML,均與注意和執(zhí)行功能損害密切相關,是癡呆和認知障礙的獨立危險因素。
CSVD患者容易出現情感、行為和人格障礙,表現為淡漠、激惹及所謂血管性抑郁(vasculardepression)。
其他
CSVD患者易有步態(tài)異常、易跌倒及排尿異常?;颊叩难苄耘两鹕C合征表現為步態(tài)障礙(額葉步態(tài))、跌倒、動作緩慢、碎步、步基增寬、無明顯震顫及強直。WML與認知功能、步態(tài)、情感及排尿障礙密切相關,是老年人群功能殘疾的重要影像學相關因素。白質疏松和殘障研究(LADIS)顯示,在600多例有WML的老年人群中,基線時WML程度為輕、中或重度者,1年后發(fā)生功能殘疾的比例分別為9%、15%和26%,嚴重WML者的殘疾和死亡風險是輕者的2倍。
讓我們首先從抗血小板療法來進行討論。毫無疑問的是,阿司匹林對于卒中的二級預...[詳細]
研究者正在嘗試使用一種有力的影像學檢查工具,對難以尋覓的癲癇病灶進行定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