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婦產科醫(yī)學進展 > 北大博導乳腺癌成果連發(fā)兩著名期刊
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乳腺癌中心的解云濤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乳腺癌個體化治療分子標志物的研究,研究乳腺癌的預后指標、乳腺癌術前輔助治療療效的預測指標;以及家族性和早發(fā)性乳腺癌易感基因的篩查及胚系突變的檢測。近期,他帶領的研究小組,連續(xù)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PLOS Genetics》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發(fā)表兩項重要研究成果。
文獻來源:Mutations in RECQL Gene Are Associated with Predisposition to Breast Cancer.
Association of PIK3CA Mutation Status Before and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目前,約有80%的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的遺傳原因尚不明確。五月六日,解云濤教授與與中國農業(yè)大學生物學院樓慧強教授,在國際著名遺傳學期刊《PLOS Genetics》發(fā)表一項重要研究成果,他們采用全外顯子組測序,解析了家族性乳腺癌的遺傳原因。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fā)現,在448名BRCA陰性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有9人攜帶RECQL基因的致病突變,而1588個對照組中僅有一人攜帶該突變。因此這項研究首次報道,RECQL是一個潛在的乳腺癌易感基因,RECQL基因的胚系突變,與乳腺癌易感性相關。
據報道,乳腺癌中PIK3CA基因的突變率約為8%至40%,且該基因突變可能與乳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相關。然而,PIK3CA基因突變與原發(fā)性乳腺癌患者對新輔助化療的反應之間的關系,尚未完全闡明。五月十四日,在解云濤教授在國際癌癥研究領域著名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發(fā)表題為“Association of PIK3CA Mutation Status Before and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的研究成果,發(fā)現接受新輔助化療后仍然保留其初始PIK3CA基因突變的乳腺癌患者,預后不良。
在這項研究中,在新輔助化療開始之前,研究人員在729名可手術切除的原發(fā)性乳腺癌患者(接受了新輔助化療)中,采集了乳腺癌組織樣本,并在其中鑒定了PIK3CA基因突變。其中,研究人員在102名接受完成新輔助化療患者的術后腫瘤組織中,重新評估了PIK3CA突變。
結果表明, 729名患者中有206名(28.3%)有PIK3CA基因突變,在這一群體中有19.5%的患者(142 / 729)在新輔助化療后實現了pCR(病理完全緩解)。攜帶PIK3CA突變的患者比對照組患者表現出低的pCR率(14.6% v 21.4%,P = 0.035)。整個研究群體中的PIK3CA突變攜帶者和對照者之間的無病生存率(DFS)或遠端無疾病生存率(DDFS)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
在新輔助化療前、后獲得PIK3CA基因突變狀態(tài)的102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23.5%)在新輔助化療前攜帶PIK3CA突變。在這24名患者中,有15例保留其初始PIK3CA基因突變,有9例在新輔助化療后失去了初始突變。在新輔助化療后保留初始突變的患者(n = 15),比該亞組的其余患者(n = 87)有更差的DDFS.
這項研究得出結論:攜帶PIK3CA突變的患者,不太可能對新輔助化療產生反應。新輔助化療后仍保留初始PIK3CA突變的乳腺癌患者,預后結果較差。
補血益母顆粒在臨床應用中未見不良反應,是治療氣血兩虛兼血瘀型產后腹痛的一種...[詳細]
目的觀察補血益母顆粒治療功血的療效及副作用。方法 本研究將來自臨床的86例...[詳細]